阴平声
原 家 加 跏 珈 笳 枷 袈 迦 痂 葭 豭 麚 佳 嘉 巴 疤 笆 豝 芭 蛙 洼 哇 娲 蜗 沙 砂 纱 鲨 裟 查 楂 蹅 吒 挝 抓 髽 鸦 丫 呀 叉 杈 靫 差 艖 鎈 誇 夸 虾 葩 花 瓜
增
茄
猳
耞
幏
鴐
貑
𥡮
泇
犌
㹢
䕒
鉫
㚙
蟼
鴚
䂟
䈔
腵
椵
羓
䶕
㸭
㿬
娃
騧
緺
窊
諣
脶
歄
搲
髿
㲚
桬
硰
䩖
㠺
𩊮
粆
㸺
挓
蔖
𤹡
檛
簻
哑
桠
煆
䃁
孲
俹
䐤
銟
姱
荂
䯞
䠸
吧
蚆
舥
妑
䯲
㳸
騧
緺
㧓
瘑
胍
踻
焻
䫚
煱
讶繁体或异体字:訝
拼音:yà 韵部:祃
訝
〈动〉
拼音:yà 韵部:祃
訝
〈动〉
-
(形声。从言,牙声。本义:迎接)
- 同本义
- 讶,相迎也。从言,牙声。周礼曰,诸侯有卿讶发。按,乍接必以言,故从言,俗字作迓。周官有讶士,有掌讶。——《说文》
- 跛者讶跛者。——《公羊传·成公二年》
- 从者讶受皮。——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。注:“迎也。”
- 厥明,讶宾于馆。——《仪礼·聘礼》
又如:讶客(迎接宾客);讶宾(迎宾)
- 诧异,感到意外
- 若夫道德,则不然,无讶无訾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必已》
又如:讶奇(惊奇)
- 责怪
- 本欲往见,以下痢乏力,未果,想未讶也。——苏轼《与郭功父》
- 通“誉”(yù)。称人之美
- 若夫道德则不然,无讶无訾,一龙一蛇,与时俱化,而无肯专为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